close

--同發表在PTT棒球板上--


不知道昨天會不會是陳金鋒時代的完結篇。

又看到板上有板友在談要用哪段影片來向新球迷表現陳金鋒的地位,不禁有感而發。謹以此文紀念那個大家都說不期不待,又常因為陳金鋒而在電視機
前尖叫的年代。


--本文開始--

陳金鋒,是那黑暗時代的一線光明。

1998年以21歲之齡棒打韓國傳奇投手朴贊浩,1999年於美職道奇隊小聯盟30支全壘打、30盜壘,2000年道奇農場十大潛力新秀排名第一,2001年世界盃季軍賽面對日本隊雙響炮,2004年雅典奧運面對日本上原浩治驚天三分炮讓台灣領先日本大半場比賽,2007年面對達比修有擊出兩分逆轉彈,不停的以他手中的球棒撐起台灣國際賽的成績。

為什麼說是黑暗時代?這段時間台灣沒有好選手嗎?事實上是有的,那個世代我們有同樣正值巔峰的彭政閔、張泰山、謝佳賢,以及後來晚節不保的陳致遠等眾多天賦異稟的優秀打者,更別說王建民、郭泓志、蔡仲南、曹錦輝、張誌家等一代名投。那麼,那個時代黑暗在哪裡?

它黑暗在,台灣人覺得自己不如人。

陳金鋒的巔峰正是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像我一樣每逢國際賽必守在電視機前的球迷,雖然在每位打者出場時都大聲的嘶吼,但當遇到日本、韓國等一線強隊時,內心有所期待的只有陳金鋒的打擊。其他台灣打者一次一次的出局,雖然在陳致遠13打席11K時大家偶爾還會拿出來討論個幾句,但說實在沒有太多失望;因為,「畢竟人家是日本隊吶。」「對手是松大輔啊!有什麼辦法?150公里時速的球怎麼打得到?」「怎麼可能打得贏日本隊?」不只球員雜亂無章的揮棒透露了自信的不足,整個台灣的人們就覺得自己離外國強隊非常遙遠。

然而陳金鋒用一次一次的揮棒,告訴我們台灣人不比別人差。小聯盟30-30、道奇農場潛新秀第一、回到亞洲,松大輔也被他擊出安打;雅典奧運更是差點幫我們擊敗日職的明星隊。他的存在讓台灣人發現「會贏!可能會贏!」

2002年,這位站在虎背熊腰的外國球員之中顯得特別瘦小的身影站上大聯盟。在教練給予的零星打擊機會中難以發揮,外野守備或許亦受到幼時被教練掌摑造成耳膜破裂聽力減損的影響而沒有太大的突破,數度進出大聯盟卻沒有太多的成績。不過,陳金鋒並不孤單,2005年日職放棄六億日圓的年薪以50萬美元的報酬進入道奇小聯盟的名將中村紀洋,憑良心講在小聯盟的成績與陳金鋒相比不相上下,更能防守三壘,亦只有零星上大聯盟的機會,最後只能負氣歸國。

小聯盟浮沉七年,其中甘苦不是外人能體會的;即使還有美、日職球隊向他招手,即使2005年台灣還爆發簽賭案(對象正是他後來加盟的La New 熊隊),在經過長考後陳金鋒還是決定回台灣加盟中華職棒。

記得2007年熊獅連續兩年爭冠,陳金鋒在球隊投手戰力不如人的情況下以手中球棒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鬼神表現硬是把戰線拉到第七場。在賽事途中,不時出現他隊球迷攻擊他是「美國混不下去才回來的陳金鋒。」相信不少鋒迷雖然了解對手球隊球迷互相攻擊才能讓比賽更有趣味,但看到這句子還是激起了不少火氣。這句話不但是對陳金鋒這個人的汙衊,更顯現出台灣人一直以來的自卑感:無能者才留在台灣。

這不只是羞辱陳金鋒,也羞辱了每個認真跟他一起奮戰,或身為對手與他對決的台灣選手們。不過沒關係,陳金鋒看來並不在意這些,即使對於台灣的棒球環境還有簽賭等種種疑慮,在這個國內職棒陷入一片低迷的狀況下,他終究是回來了。是他重新帶動,讓很多不願意再看台灣的職棒的球迷們重新把眼光放回台灣。

即使台灣好像還有人簽賭,即使這個環境被韓國人說是半職業聯盟,即使待在這個聯盟好像,似乎,可能會被人瞧不起。但在美日職有人邀請他的時候,他回絕了。或許是因為他跟林智勝、洪一中或劉老闆等人有不可告人的一段情,但也或許是──因為他覺得外國沒有比台灣好。

在那我們自己都瞧不起台灣棒球、瞧不起中華職棒的年代,是陳金鋒給了我們信心。2007年陳金鋒面對日本的超級王牌達比修有擊出超前的逆轉全壘打,那瞬間我們幾乎相信我們要贏日本了。我們幾乎要相信,陳金鋒永遠不會老,永遠會站在第四棒守護戰果。然而到了2008年奧運面對美國隊,陳金鋒擊出關鍵的長打,並在背傷復發的狀況下奮力撞上本壘的美國捕手。長年為國家鞠躬盡瘁而累積的背傷劇痛,讓陳金鋒無力的跪倒在本壘板前。

他就這樣把他最後的巔峰獻給了國家隊。

從此以後,陳金鋒因為傷勢與年齡,慢慢退出頂尖打者之林;雖然有心理準備他總有一天會老,雖然他不時還會擊出再見全壘打來綻放這顆巨星最後幾道光芒。從例行賽有2000人進場就可算是值得敲鑼打鼓的熱門比賽,到近幾年動輒上萬名球迷進場的盛況,「陳金鋒熱潮」的貢獻不可說不大。在2015年10月25日中職與兄弟的冠軍戰第七場,他上場代打、擊出安打、奮力跑回本壘,仍讓人不禁眼眶泛淚的想著:「是最後一次了嗎?」

像我這樣接近30歲的球迷,雖然也知道郭泰源、陳大豐等前輩的豐功偉業,但他們活躍的年代我們還太小,沒辦法感同身受當時球迷的感動,同時也能理解新一代球迷對於陳金鋒的陌生。然而,對我們來說,陳金鋒就是我們對於台灣棒球的代名詞。陳金鋒之後有林智勝、高國輝、陳俊秀等後起之秀的出現,但不論這些好手打得再好,看到每一次安打、全壘打後,相信我們心中的第一個念頭仍是:「與陳金鋒相比,如何?」

他是一個基準,一個永遠的標竿。除了球技,他的人品、敬業態度,始終無可取代。即使未來台灣能出幾位站穩大聯盟的強打者,對我們來說,或許仍是「可以跟陳金鋒相提並論了呢。」(當然現在一點也不建議新一代好手像陳金鋒那代人一樣對國家隊鞠躬盡瘁。除了陳金鋒外,彭政閔、張泰山等名將亦都為國家隊犧牲太多,事實上常讓人懷疑,值得嗎?個人一直認為國際賽應該是業餘好手的舞台,職業球員應將能量完全發揮在職業賽即可;業餘好手的表現才能真正表現出一個國家的運動實力。職業選手在休賽季還要不停參與國際賽,對於這些優秀選手的生涯無疑是巨大的消耗,來堆砌出不切實際的國際排名。不過這是另個主題,就不在此多加論述。)

陳金鋒,是那黑暗時代的一線光明。

一線光明的消逝,是因為天已放晴。

從昨晚開始回憶這個滿滿是感動的年代,已經臨表涕泣,不知所云。<spa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 style="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
</strong></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strong></span>
</span></span></spa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金鋒 棒球
    全站熱搜

    Ch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